那夜,在安德海故宅,思前想後

那夜,在安德海故宅,思前想後秒殺搶購

那夜,在安德海故宅,思前想後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宗教命理-佛教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300
  • 優惠價:9270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

  • 那夜,在安德海故宅,思前想後

    想了解更多那夜,在安德海故宅,思前想後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本書集結了資深媒體人張作錦先生近年來在聯合報、遠見雜誌所發表的「時論散文」。

      張先生是新聞界前輩,學養深厚的諍諍之士,秉持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如椽之筆,旁徵博引、借古喻今,既理性分析當前政經現況,又為民喉舌反映市井小民的心聲,其著作曾榮獲圖書金鼎獎及中山文藝獎。

      本書共分五部,57篇論述,大多發表於最近三年,有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、知識分子為官與否的省思,及對政黨輪替前後的台灣政治、民主及經濟環境改變的深刻觀察。文辭溫厚、優雅,不僅篇篇切中時弊,發人深省,更注入一些文學性,開啟了時論散文的新方向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  張作錦,資深媒體人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,以專業記者為終身職志,認為身為新聞從業者,面對吾土吾民,應該有譚嗣同「願將此身化明月,照君車馬渡關河」那樣的責任和抱負。

      曾任:《聯合報》記者、採訪主任、總編輯、紐約《世界日報》總編輯、《聯合晚報》、《香港聯合報》和《聯合報》社長。

      現任:《聯合晚報》副董事長。

      著有:《牛肉在那裡》、《試為媒體說短長》、《誰在乎媒體》(天下文化),及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》、《小人富斯濫矣》(九歌)等,曾獲圖書金鼎獎及中山文藝獎。

     

    目錄

    • 自序--文章辜負蒼生多
    • 第一部 歷史溫情與敬意
       吳哥窟前的閒愁
       那夜,在安德海故宅,思前想後
       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
       千年故壘英雄盡
       無名英雄的名字
       本朝之興,豈非革前代之敗耶?
       海瑞升官
       李登輝一人之病,重於二千萬中國人之死
       感懷胡適和葉公超為官的清廉
       誰憐愛國千行淚
       今天來看胡林翼的那口血
       宋子文和張俊雄面對的歷史責任
       登斯樓以四望兮
    • 第二部 知識分子入廟堂
       知識分子,要不要做官,怎麼做?
       從洪亮吉到璩美鳳
       龍應台,當不當官,不重要
       丈夫無苟求,君子有素守 --願陶百川先生之靈化為救火的鸚鵡庇佑台灣
       仍然要「多研究些問題」
       袖手乾坤看日斜?
       我們的「國民素質」有人「憂思」否?
       痛心陳維昭校長的痛心之言無人理會
       震耳欲聾的台灣!
       在喧囂的台灣社會尋找思想家
       說「智慧」
    • 第三部 船堅砲利回頭路
       尋找「中國廿一世紀開幕第一人」
       台灣要走中國「船堅砲利」的回頭路?
       軍購全球第一,國家安全未卜
       與章念馳隔海唱和
       尚思為國戍輪台?
       彈丸小國的生存之道
       直航:政府不可以折磨人民為樂
       台灣的「國際觀」就是「美國觀」?
       因為害怕才說實話
    • 第四部 台式民主論成敗
       台式民主:用刀叉吃人肉的文明?
       民主並不能保障國家不走向衰亡
       台灣,成於民主,敗於民主?
       台灣能有「好人政治」嗎?
       盧梭仍在找尋一個好政府
       台灣人民最自由
       選民不愛誠實的候選人
       上教堂和不上教堂時,信仰應該一致
       國如失財,終將失國
       沒人下廚,哪來午餐?
       當國者要為國家省大錢
       為政不可有「雷納多觀點」
    • 第五部 需要源頭活水來
       沒有道德的自由社會從未存在過
       當謀略成為台灣社會的顯學
       恆稱台灣之惡者可謂愛台矣!
       享社會名器榮耀者應盡社會典範責任
       李國鼎的「第六倫運動」將人亡政息?
       紅綠燈下的交通警察
       殺人,不得已而為之
       清潔公廁比處理核四難
       台灣的源頭已缺活水
       台灣的新「品牌」是什麼?
       真有「夜郎自大」這回事?
       從雞蛋和冥紙的夾縫中觀察台灣
     

    文章辜負蒼生多

      文化界一位人士,曾經勸告朋輩,以後大家少寫「時論散文」,應該改寫小說。因為「時論散文」重點在寫事件,多半都有時間性,一旦事情改了,環境變了,場景不同了,文章就如謝季的花朵,留不下太多的東西。但小說不同,它基本上是寫人性,人性不會泯滅,所以作為文學主要形式的小說,永生長存。但是,就筆者個人而言,長期服務於新聞界,每天眼睛看的、心裡想的,都是發生在遠近週遭活生生的事,對每一個人都有切身利害的影響。社會大眾有意見,有煩惱,有痛苦,多數人卻無從表達。像我這類的人,何其有幸,有發言的途徑和機會,難道不應該多盡點責任?再說,若能給「時論散文」注入一些文學性,也是寫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。

      民國詩人吳芳吉,雖只活了卅八歲,但關心國家同胞,有救世自任的情懷。他曾有詩云:

      杈枒債主影如梭,避債難於蜀道過;三日不書民疾苦,文章辜負蒼生多。

      三天若沒有書寫民生疾苦,不管寫了多少文章,都覺得對不起天下蒼生。這種心懷,或可做為寫「時論散文」者的自許和自勉吧!能寫出這些小文章,又集成冊子,是很多朋友鼓勵、協助的結果。因為人數眾多,就一起致謝,不一一提出他們的大名了。(二○○三年元月下旬於台北市)

      ------(本文為作者序,張作錦現為《聯合晚報》副董事長)

     

    詳細資料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gnrkl58656 的頭像
      gnrkl58656

      gnrkl58656的部落格

      gnrkl586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